首页 > 聚焦 > 正文

基金巨头放大招!自购5000万

2023-07-11 20:11:11   来源:中国基金报  

公募基金公司集体自购步伐还在延续。

交银施罗德基金最新宣布将斥资5000万元认购旗下交银施罗德启嘉混合型基金,并至少持有1 年以上。

近两个月市场震荡,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密集出手自购,用真金白银显示对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


(资料图片)

交银施罗德宣布自购5000万

承诺持有1年以上

又有公募大厂大手笔自购。

7月11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告称,公司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将在公告之日起 10 个交易日内,以固有资金 5000万元认购旗下交银施罗德启嘉混合型基金,并至少持有1 年以上。

交银施罗德基金宣布自购的交银启嘉混合是一只正在发行的新基金。7月10日,该基金启动募集,认购截止日为7月28日。

基金招募说明书显示,其投资组合中,股票投资(含存托凭证)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其中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比例占股票资产的0-50%。

作为交银启嘉混合拟任基金经理,此次新基金发行黄鼎于7月10日宣布自购100万元。

黄鼎于2015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历任行业分析师。自2021年9月29日起接棒杨浩任交银施罗德定期支付双息平衡混合基金经理。

作为头部基金公司之一,交银施罗德基金多次在资本市场震荡之际宣布自购,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上一次交银施罗德基金宣布自购,是在2022年10月。当月18日晚间,交银施罗德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对本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该公司将于近日新增固有资金5000万元申购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并至少持有1年以上。

彼时在A股3000点附近徘徊,招商基金、易方达基金和中欧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纷纷宣布自购旗下基金,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

A股3200点关口拉锯

批量公募自购

在资本市场里,“真金白银”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5月中旬以来,A股连续调整,沪指围绕3200点展开了拉锯战。面对这样的市场行情。多家公募纷纷宣布自购旗下基金。

7月6日,融通基金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公司已使用固有资金认购旗下基金——融通远见价值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A类900万元,公司董事长与高级管理人员合计认购前述基金296万元,且持有期不少于1年。

此前,6月28日,融通基金旗下基金经理万民远,便已出资认购其管理的融通远见价值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金额达100万元,且持有期不少于1年。

而自年初以来,据同花顺(300033)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63家基金公司开启自购,自购金额达到25.73亿元。

例如,6月21日,长盛基金公告称,长盛基金全资子公司长盛创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6月19日出资3000万元申购长盛基金旗下产品。

泉果基金于6月中旬公告称,基金经理赵诣出资100万元申购旗下基金产品,并且持有期限不低于三年。

5月30日,南方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王博、骆帅、张延闽、李锦文于近日申购了所管基金产品,4位基金经理分别申购100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自购已成为市场低迷期公募基金的常见操作。基金管理人积极自购可以为市场注入信心,并实现与投资者利益捆绑。

对于基金公司自购的初衷,深圳一位公募产品部负责人表示,自购一方面可以彰显市场信心,给投资者传递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看好后市和自家产品赚钱能力的信号;另一方面,行业内很多基金公司其实已经建立了长效的自购机制,基金公司选择知根知底的基金经理进行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金业绩表现不佳之际,新基金发行遇到困难,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的自购行为无疑是来提振信心。目前的自购行为,也代表公司选择和投资者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市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成立609只新基金,发行总份额5386.30亿份,该数据为近4年新低(按每半年统计);上半年平均发行份额8.68亿份,为基金发行史上最低水平。而基金自购数据也显示,今年基金公司自购的产品大多是旗下新发基金。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发行冷淡,基金公司纷纷推出发起式产品。各大基金公司自购金额最多的产品,也以发起式新基金为主。

一位银行渠道经理表示,近两年市场环境不佳,基金赚钱效应差,尤其部分次新基金仍处于亏损状态,个别产品亏损幅度并不低,部分基金公司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重塑品牌形象,基金经理自购也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毕竟拿出真金白银申购,也会对基金经理形成约束力。

据公募基金2022年度发展白皮书,公募基金先后于2022年1月、3月和10月的市场大幅调整之际,发起三波自购潮。

业内人士预计,后续或还有基金公司加入这一行列,用真金白银为自家产品背书,甚至还可能出现自购潮。

“自购潮”释放筑底信号?

当前值得积极布局

最受关注的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自购潮意味着什么?是否是“抄底信号”?

业内人士表示,自购行为可以视作是机构投资者的一种布局思路,可以看做是一个领先信号,但不意味着可以作为择时指标,投资者仍需要理性对待。

虽然自购基金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决心。但这仅仅是基金管理人的态度和意愿,不能代表其投管能力的好坏。投资者应当把“自购”当成一种独立行为来看待,不能作为购买基金时的重要参考指标,在选择产品上还是要遵循自身的投资逻辑,多方面考察基金管理人的投管能力。

不过,作为头部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等宣布自购,确具一定信号意义。“从本质上说,无论基金经理自购还是基金公司或者投资人加仓申购,都属于资金面的边际变化。通常资金面的变化还不一定和底部重合,有些会提早于底部,有些会滞后于底部,这取决于资金本身的投资风格。”一位基金公司投资人士表示。

另据统计,如果是在持续调整行情下出现的自购,跟随抄底,基本都能赚钱。另外如果拉长投资周期,能持有5年以上,基金赚钱概率也会大幅提升。

在银华基金2023年下半年策略会上,银华基金均衡稳健投资部负责人王海峰表示,市场行情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今年或是新一轮市场向上的起点。从历史周期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行业、公司处于景气度底部正逐步向上攀爬的阶段。在不同的方向上都有赚钱、盈利的机会,因为每个方向上既有估值修复的投资机会,也有企业变革、超预期增长带来的机会。

中银基金表示,A股正逐步筑底,从估值水平来看目前整体处于历史低位,股价已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短期及中长期的悲观预期。当前经济、政策、市场情绪三重预期均处谷底,低位下杀风险有限。

国寿安保基金指出,权益市场继续维持底部震荡,指数隐含的经济预期或已经过度悲观,随着7月政策窗口期的临近,市场呈现弱现实与强预期的组合,待悲观预期从极端位置修复后,前期的趋势行情有望延续,风险再定价将一波三折,市场向上路径存在复杂性。

恒越基金判断,在经历了上半年的震荡调整之后,当前A股市场风险已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释放,未来下行空间有限。根据中金公司(601995)统计,估值、汇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指标都已临近历史相对低位,当前资产价格已较为充分反映投资者偏谨慎预期,同时交易情绪降温和AI等部分强势板块补跌,也是值得关注的资金和投资者行为信号。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www.caikuang.hnshkx.cn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邮箱:562 66 29@qq.com